

關于組織開展全省大豆、花生油料作物 提產能農技行動的通知
發布日期:2022-03-10 信息來源: 點擊量:
關于組織開展全省大豆、花生油料作物
提產能農技行動的通知
各市(州)、梅河口市,縣(市、區)農業技術推廣中心(站):
擴種大豆油料作物是今年農業農村部門的一項重點工作,也是必須要完成的政治任務。為貫徹落實中央決策部署和農業農村部及全國農技中心有關工作要求,我站定于2022年起組織開展全省大豆、花生油料提產能農技行動,全力保障大豆、花生油料產能提升?,F將《2022年吉林省大豆、花生油料提產能農技行動方案》印發你們,請結合實際抓好落實。
各地按照通知要求,3月15日前將推廣、植保負責人報送至我站。每月20日前將推廣、植保行動開展有關情況分別報送至省站相關負責人員。
聯系人及聯系方式:
推廣:胡 博,18684311986,jlstgk@163.com
植保:楊麗莉,18626681710,348775875@qq.com
附件:1. 2022年吉林省大豆、花生油料作物提產能農技行動方案
2. 吉林省大豆、花生油料作物提產能農技行動領導小組名單
吉林省農業技術推廣總站
2022年3月10日
附件1:
2022年吉林省大豆、花生油料作物
提產能農技行動方案
為深入貫徹落實中央領導關于大豆、花生油料的重要批示指示精神和農業農村部有關大豆、花生等油料作物生產相關工作部署,落實全國農技中心大豆油料提產能農技行動啟動會有關會議精神,廣泛動員全省各級農技推廣部門積極投入到我省大豆、花生油料生產工作中,全力做好全省大豆、花生油料提升產能技術支撐,特制定本方案。
一、思路目標
(一)總體思路
貫徹落實《農業農村部關于做好2022年大豆油料擴種工作的指導意見》(農農發〔2022〕2號)要求,聚焦大豆、花生等作物,聯動省市縣三級農技推廣體系,協同栽培、種子、肥水、植保四個專業,聯合推廣、科研、教學、企業、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等多部門力量,著力開展生產指導、技術培訓、模式集成、技術攻關、政策宣貫等五項工作,為確保“十四五”大豆、花生油料生產發展目標全面落實,顯著提升我省大豆、花生油料產能提供有力技術支撐。
(二)基本原則
堅持全過程技術指導。注重大豆、花生油料生產全過程管理,結合全省“四大農技行動”,著力強化春耕春播、夏播夏管、秋收、冬季宣傳培訓等重要農時生產技術指導,全力做好大豆、花生油料生產支撐保障。
堅持全方位精準服務。聚焦農技推廣部門主責主業,強化大豆、花生生產會商和品種篩選、技術試驗、模式集成、防災減災等農技服務,不斷提高技術覆蓋率和到位率。
堅持全環節綠色發展。踐行新發展理念,轉變大豆、花生油料傳統生產方式,大力推廣綠色輕簡生產技術,把綠色高效導向貫穿大豆、花生油料擴種全過程。
堅持全行業協同發力。內聚農技推廣部門栽培、種子、肥水、植保四個專業力量,外聯科研、生產、教學等多部門,串接省市縣三級推廣體系,內外聯合、上下聯動,形成合力,共同推進。
(三)總體目標
提高大豆、花生油料高產高效技術到位率普及率,提升單產和品質,初步建立跨部門跨專業協同推廣機制,進一步提升全省大豆、花生油料生產技術推廣隊伍專業素質。
1.提高技術到位率。大豆、花生主推技術模式到位率95%以上,常規技術到位率98%,促進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新機具等新成果進村入戶到田。
2.提高單產效益。大豆、花生大面積畝產分別較上年提高3%以上,技術示范區單產和效益較一般地塊提高10%以上。
3.建立協同推廣機制。聯合相關單位建設一批大豆、花生油料高產高效生產技術示范基地,推廣一批綠色高效生產技術模式,依托重大技術協同推廣項目,逐步完善協同推廣機制。
二、主要任務
聚焦指導、培訓、集成、攻關和宣貫等主要任務,組織開展好“五大活動”。
一是生產大指導活動。緊盯重點區域、緊盯關鍵農時、緊盯作物苗情、緊盯突發災情,及時響應,第一時間組織分析研判、第一時間制定發布技術建議、第一時間深入田間地頭指導,既要打好作物生長全程指導持久戰,也要打好防范突發病蟲危害阻擊戰,同時也要打好局部地區災害殲滅戰。在作物從播種到收獲期間,各地要實時分析苗情墑情和有利不利因素,及時提出田間管理技術措施,為行政主管部門決策提供參考,為農民及時提供可操作能管用的技術建議。
二是農技大培訓活動。組織開農技推廣體系培訓,采取線上與線下結合、室內與田間結合、綜合與單項結合、科研與推廣結合等多種形式,聚焦科技、政策、項目、規劃等內容,邀請有關專家開展專題講座,并使用統一培訓標志,打造“吉林省農技大課堂”培訓品牌,擴大培訓影響力,切實提高技術到位率普及率,增強各級農技人員專業素養和知識面。
三是模式大集成活動。聚焦全年均衡增產增效,兼顧大豆、花生油料和其他作物協調發展,開展篩選良種、高效播種、科學施肥、精準施藥、綠色防控、節水灌溉、機械化生產等種肥藥栽全領域的橫向模式集成。
四是技術大攻關活動。結合重大農業技術協同推廣項目,充分利用項目組有關大豆、花生油料專家和產業技術體系力量,針對大豆、花生油料生產中的薄弱環節和技術瓶頸,突出“兼容、開發、輕簡”三個關鍵,大力開展油料玉米兼容發展、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花生玉米寬幅間作、油料機械化輕簡化生產等技術攻關,切實打破技術梗阻。
五是政策大宣貫活動。結合入戶指導、科技下鄉、技術培訓等活動,舉辦不同層級的政策宣講會,把中央一號文件精神、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精神、全國及全省農業農村會議精神以及輪作補助,玉米大豆生產者補貼等各項扶持大豆、花生油料生產的政策,傳達到村鎮基層、傳遞給農戶。組織規?;a經營主體現身說法,結合它們自身發展經驗和示范技術成效,用生動鮮活的語言和貼近農業農村的事例,教育引導其他農戶效仿跟進,積極承擔大豆、花生油料擴種任務。
三、重點工作
(一)大豆
根據苗情、墑情、病蟲情、種情、肥情和災情,組織全省性生產技術會商,推動技術措施落實落細。開展全省性技術培訓及技術觀摩交流活動,主產縣積極組織開展縣級培訓。組織專家開展一線生產技術指導,制定發布相關生產技術指導意見。一是開展大豆優質安全生產技術的示范推廣,針對我省東、中部大豆主產區的生態條件和技術水平,以高產、優質大豆新品種和壟上雙行栽培方法為核心技術,組裝配套肥料技術、化學除草技術、植保技術和化控技術,形成大豆優質、安全生產技術;二是開展米豆輪作條件下大豆節本增效高產栽培技術的示范推廣,以玉米與大豆輪作為前提,發揮大豆根瘤固氮養地作用,提高土壤肥力,減少肥料投入,提高大豆產量,降低大豆生產成本。包括選地與整地、品種選擇與播種、合理密植、施肥、田間管理及收獲等綜合生產技術;三是開展大豆綠色生產技術示范推廣。按照“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基本思路,以農業和物理防治為基礎,配合有機肥施用、科學用藥技術,以大豆疫霉根腐病、灰斑病、病毒病、霜霉病等病害及大豆蚜蟲、大豆食心蟲等蟲害的綠色防控、飛防作業和大豆安全化控技術為核心技術,有效控制大豆病蟲害。四是篩選適配不同鹽堿化程度土壤的耐鹽大豆品種,通過研究 1‰—4‰含鹽量鹽堿地上不同品種大豆的農藝學性狀、生物學產量、營養成分及抗逆性,篩選出適宜當地種植推廣的耐鹽型大豆品種。
(二)花生
組織花生高產技術培訓及技術觀摩交流活動,組織專家開展一線生產技術指導。開展花生新品種及其配套精播節本技術推廣。以吉花2號,吉花9號,白院花9號為核心品種,結合精播節本技術進行示范推廣。在部分地區開展高油酸花生生產試驗,開展保水劑等技術試驗示范。
四、組織保障
(一)強化組織領導。堅持省市縣三級農技推廣體系聯動、省級總牽頭、市縣抓落實。省里成立專項領導小組。推廣、植保系列對接相關市縣、聯系專家組、督促工作落實、定期調度信息、搞好宣傳總結等工作。各市縣成立大豆、花生油料提產能農技行動聯合工作組,由各級中心(站)主任等相關領導牽頭協調,根據職能明確任務分工,各方向確立信息聯絡員一名,負責行動有關信息情況匯總上報工作。
(二)強化資源整合。以大豆、花生油料提產能重點任務為核心,整合農技推廣體系、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重大技術協同推廣項目、省級專家指導組、其他相關科研教學單位、企業等的技術和信息資源,充分利用輪作補助、高產創建等渠道資金,合力推進大豆、花生油料提產能農技行動。引導和支持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積極參與到大豆、花生油料提產能農技行動中。提高農技行動組織化、專業化、集約化水平。
(三)強化督促檢查。省站組織督促檢查。各地要在關鍵生產時期制訂生產指導意見,及時派出工作組,對技術推廣情況開展定期不定期監督指導和服務,包區包片、進村入戶,舉辦技術培訓、觀摩交流等活動,抓好田間管理,落實關鍵措施,切實幫助地方解決大豆、花生油料生產中存在的實際技術問題,提高技術普及率和到位率,確保各項技術落實到田到戶。
(四)強化信息調度及宣傳工作。建立信息月調度制度,每月20日(節假日順延)報送上月“大豆、花生油料提產能農技行動”進展成效,內容包括但不限于組織培訓會議、開展指導、制定方案等文字、圖片、視頻、手冊等,以大豆、花生油料提產能農技行動??男问浇y一報送至省站,省站將擇優匯總后上報至國家。同時利用吉林省農技推廣網、吉林農技推廣微信公眾號等互聯網平臺媒體,宣傳各地各部門工作部署、技術動態、亮點做法、階段性成效等工作。各地要充分利用廣播、電視、網站、報刊、新媒體等各類媒體媒介,通過現場觀摩、經驗交流、典型示范等方式,廣泛宣傳大豆、花生油料提產能的好做法、好模式、好經驗,營造良好的工作氛圍。
附件2:
吉林省大豆、花生油料作物提產能
農技行動領導小組名單
組 長:潘希波 省農業技術推廣總站 站長
副組長:楊洪明 省種子管理總站 站長
李德忠 省土壤肥料總站 站長
相 洋 省農業技術推廣總站 副站長
王立昌 省農業技術推廣總站 副站長
成 員:艾 東 省農業技術推廣總站 科長
陳麗玲 省農業技術推廣總站 科長
謝衛平 省農業技術推廣總站 副總農藝師
劉振剛 省種子管理總站 研究員
欒 奕 省土壤肥料總站 科長
胡 博 省農業技術推廣總站 農藝師
楊麗莉 省農業技術推廣總站 農藝師
提產能農技行動的通知
各市(州)、梅河口市,縣(市、區)農業技術推廣中心(站):
擴種大豆油料作物是今年農業農村部門的一項重點工作,也是必須要完成的政治任務。為貫徹落實中央決策部署和農業農村部及全國農技中心有關工作要求,我站定于2022年起組織開展全省大豆、花生油料提產能農技行動,全力保障大豆、花生油料產能提升?,F將《2022年吉林省大豆、花生油料提產能農技行動方案》印發你們,請結合實際抓好落實。
各地按照通知要求,3月15日前將推廣、植保負責人報送至我站。每月20日前將推廣、植保行動開展有關情況分別報送至省站相關負責人員。
聯系人及聯系方式:
推廣:胡 博,18684311986,jlstgk@163.com
植保:楊麗莉,18626681710,348775875@qq.com
附件:1. 2022年吉林省大豆、花生油料作物提產能農技行動方案
2. 吉林省大豆、花生油料作物提產能農技行動領導小組名單
吉林省農業技術推廣總站
2022年3月10日
附件1:
2022年吉林省大豆、花生油料作物
提產能農技行動方案
為深入貫徹落實中央領導關于大豆、花生油料的重要批示指示精神和農業農村部有關大豆、花生等油料作物生產相關工作部署,落實全國農技中心大豆油料提產能農技行動啟動會有關會議精神,廣泛動員全省各級農技推廣部門積極投入到我省大豆、花生油料生產工作中,全力做好全省大豆、花生油料提升產能技術支撐,特制定本方案。
一、思路目標
(一)總體思路
貫徹落實《農業農村部關于做好2022年大豆油料擴種工作的指導意見》(農農發〔2022〕2號)要求,聚焦大豆、花生等作物,聯動省市縣三級農技推廣體系,協同栽培、種子、肥水、植保四個專業,聯合推廣、科研、教學、企業、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等多部門力量,著力開展生產指導、技術培訓、模式集成、技術攻關、政策宣貫等五項工作,為確保“十四五”大豆、花生油料生產發展目標全面落實,顯著提升我省大豆、花生油料產能提供有力技術支撐。
(二)基本原則
堅持全過程技術指導。注重大豆、花生油料生產全過程管理,結合全省“四大農技行動”,著力強化春耕春播、夏播夏管、秋收、冬季宣傳培訓等重要農時生產技術指導,全力做好大豆、花生油料生產支撐保障。
堅持全方位精準服務。聚焦農技推廣部門主責主業,強化大豆、花生生產會商和品種篩選、技術試驗、模式集成、防災減災等農技服務,不斷提高技術覆蓋率和到位率。
堅持全環節綠色發展。踐行新發展理念,轉變大豆、花生油料傳統生產方式,大力推廣綠色輕簡生產技術,把綠色高效導向貫穿大豆、花生油料擴種全過程。
堅持全行業協同發力。內聚農技推廣部門栽培、種子、肥水、植保四個專業力量,外聯科研、生產、教學等多部門,串接省市縣三級推廣體系,內外聯合、上下聯動,形成合力,共同推進。
(三)總體目標
提高大豆、花生油料高產高效技術到位率普及率,提升單產和品質,初步建立跨部門跨專業協同推廣機制,進一步提升全省大豆、花生油料生產技術推廣隊伍專業素質。
1.提高技術到位率。大豆、花生主推技術模式到位率95%以上,常規技術到位率98%,促進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新機具等新成果進村入戶到田。
2.提高單產效益。大豆、花生大面積畝產分別較上年提高3%以上,技術示范區單產和效益較一般地塊提高10%以上。
3.建立協同推廣機制。聯合相關單位建設一批大豆、花生油料高產高效生產技術示范基地,推廣一批綠色高效生產技術模式,依托重大技術協同推廣項目,逐步完善協同推廣機制。
二、主要任務
聚焦指導、培訓、集成、攻關和宣貫等主要任務,組織開展好“五大活動”。
一是生產大指導活動。緊盯重點區域、緊盯關鍵農時、緊盯作物苗情、緊盯突發災情,及時響應,第一時間組織分析研判、第一時間制定發布技術建議、第一時間深入田間地頭指導,既要打好作物生長全程指導持久戰,也要打好防范突發病蟲危害阻擊戰,同時也要打好局部地區災害殲滅戰。在作物從播種到收獲期間,各地要實時分析苗情墑情和有利不利因素,及時提出田間管理技術措施,為行政主管部門決策提供參考,為農民及時提供可操作能管用的技術建議。
二是農技大培訓活動。組織開農技推廣體系培訓,采取線上與線下結合、室內與田間結合、綜合與單項結合、科研與推廣結合等多種形式,聚焦科技、政策、項目、規劃等內容,邀請有關專家開展專題講座,并使用統一培訓標志,打造“吉林省農技大課堂”培訓品牌,擴大培訓影響力,切實提高技術到位率普及率,增強各級農技人員專業素養和知識面。
三是模式大集成活動。聚焦全年均衡增產增效,兼顧大豆、花生油料和其他作物協調發展,開展篩選良種、高效播種、科學施肥、精準施藥、綠色防控、節水灌溉、機械化生產等種肥藥栽全領域的橫向模式集成。
四是技術大攻關活動。結合重大農業技術協同推廣項目,充分利用項目組有關大豆、花生油料專家和產業技術體系力量,針對大豆、花生油料生產中的薄弱環節和技術瓶頸,突出“兼容、開發、輕簡”三個關鍵,大力開展油料玉米兼容發展、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花生玉米寬幅間作、油料機械化輕簡化生產等技術攻關,切實打破技術梗阻。
五是政策大宣貫活動。結合入戶指導、科技下鄉、技術培訓等活動,舉辦不同層級的政策宣講會,把中央一號文件精神、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精神、全國及全省農業農村會議精神以及輪作補助,玉米大豆生產者補貼等各項扶持大豆、花生油料生產的政策,傳達到村鎮基層、傳遞給農戶。組織規?;a經營主體現身說法,結合它們自身發展經驗和示范技術成效,用生動鮮活的語言和貼近農業農村的事例,教育引導其他農戶效仿跟進,積極承擔大豆、花生油料擴種任務。
三、重點工作
(一)大豆
根據苗情、墑情、病蟲情、種情、肥情和災情,組織全省性生產技術會商,推動技術措施落實落細。開展全省性技術培訓及技術觀摩交流活動,主產縣積極組織開展縣級培訓。組織專家開展一線生產技術指導,制定發布相關生產技術指導意見。一是開展大豆優質安全生產技術的示范推廣,針對我省東、中部大豆主產區的生態條件和技術水平,以高產、優質大豆新品種和壟上雙行栽培方法為核心技術,組裝配套肥料技術、化學除草技術、植保技術和化控技術,形成大豆優質、安全生產技術;二是開展米豆輪作條件下大豆節本增效高產栽培技術的示范推廣,以玉米與大豆輪作為前提,發揮大豆根瘤固氮養地作用,提高土壤肥力,減少肥料投入,提高大豆產量,降低大豆生產成本。包括選地與整地、品種選擇與播種、合理密植、施肥、田間管理及收獲等綜合生產技術;三是開展大豆綠色生產技術示范推廣。按照“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基本思路,以農業和物理防治為基礎,配合有機肥施用、科學用藥技術,以大豆疫霉根腐病、灰斑病、病毒病、霜霉病等病害及大豆蚜蟲、大豆食心蟲等蟲害的綠色防控、飛防作業和大豆安全化控技術為核心技術,有效控制大豆病蟲害。四是篩選適配不同鹽堿化程度土壤的耐鹽大豆品種,通過研究 1‰—4‰含鹽量鹽堿地上不同品種大豆的農藝學性狀、生物學產量、營養成分及抗逆性,篩選出適宜當地種植推廣的耐鹽型大豆品種。
(二)花生
組織花生高產技術培訓及技術觀摩交流活動,組織專家開展一線生產技術指導。開展花生新品種及其配套精播節本技術推廣。以吉花2號,吉花9號,白院花9號為核心品種,結合精播節本技術進行示范推廣。在部分地區開展高油酸花生生產試驗,開展保水劑等技術試驗示范。
四、組織保障
(一)強化組織領導。堅持省市縣三級農技推廣體系聯動、省級總牽頭、市縣抓落實。省里成立專項領導小組。推廣、植保系列對接相關市縣、聯系專家組、督促工作落實、定期調度信息、搞好宣傳總結等工作。各市縣成立大豆、花生油料提產能農技行動聯合工作組,由各級中心(站)主任等相關領導牽頭協調,根據職能明確任務分工,各方向確立信息聯絡員一名,負責行動有關信息情況匯總上報工作。
(二)強化資源整合。以大豆、花生油料提產能重點任務為核心,整合農技推廣體系、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重大技術協同推廣項目、省級專家指導組、其他相關科研教學單位、企業等的技術和信息資源,充分利用輪作補助、高產創建等渠道資金,合力推進大豆、花生油料提產能農技行動。引導和支持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積極參與到大豆、花生油料提產能農技行動中。提高農技行動組織化、專業化、集約化水平。
(三)強化督促檢查。省站組織督促檢查。各地要在關鍵生產時期制訂生產指導意見,及時派出工作組,對技術推廣情況開展定期不定期監督指導和服務,包區包片、進村入戶,舉辦技術培訓、觀摩交流等活動,抓好田間管理,落實關鍵措施,切實幫助地方解決大豆、花生油料生產中存在的實際技術問題,提高技術普及率和到位率,確保各項技術落實到田到戶。
(四)強化信息調度及宣傳工作。建立信息月調度制度,每月20日(節假日順延)報送上月“大豆、花生油料提產能農技行動”進展成效,內容包括但不限于組織培訓會議、開展指導、制定方案等文字、圖片、視頻、手冊等,以大豆、花生油料提產能農技行動??男问浇y一報送至省站,省站將擇優匯總后上報至國家。同時利用吉林省農技推廣網、吉林農技推廣微信公眾號等互聯網平臺媒體,宣傳各地各部門工作部署、技術動態、亮點做法、階段性成效等工作。各地要充分利用廣播、電視、網站、報刊、新媒體等各類媒體媒介,通過現場觀摩、經驗交流、典型示范等方式,廣泛宣傳大豆、花生油料提產能的好做法、好模式、好經驗,營造良好的工作氛圍。
附件2:
吉林省大豆、花生油料作物提產能
農技行動領導小組名單
組 長:潘希波 省農業技術推廣總站 站長
副組長:楊洪明 省種子管理總站 站長
李德忠 省土壤肥料總站 站長
相 洋 省農業技術推廣總站 副站長
王立昌 省農業技術推廣總站 副站長
成 員:艾 東 省農業技術推廣總站 科長
陳麗玲 省農業技術推廣總站 科長
謝衛平 省農業技術推廣總站 副總農藝師
劉振剛 省種子管理總站 研究員
欒 奕 省土壤肥料總站 科長
胡 博 省農業技術推廣總站 農藝師
楊麗莉 省農業技術推廣總站 農藝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