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吉林省農業技術推廣總站 關于印發2022年吉林省備春耕生產 技術指導意見的通知
發布日期:2022-03-10 信息來源: 點擊量:
各市(州),縣(市、區)農業技術推廣中心(站):
為貫徹落實中央一號文件、省委農村工作會議精神和農業農村部關于擴種大豆等油料作物工作部署,加速推進吉林省農業現代化建設,加強對全省春耕生產技術指導,省農業技術推廣總站根據去冬今春全省的氣候條件和生產形勢,有針對性地研究制定了2022年吉林省備春耕生產技術指導意見,請結合實際參照落實。
附件:2022年吉林省備春耕生產技術指導意見
吉林省農業技術推廣總站
2022年3月10日
附件:
2022年吉林省備春耕生產技術指導意見
春回大地,春分將至,新冠疫情有所抬頭,春耕生產即將進入關鍵時期。從農情調度情況看,受生產資料漲價影響,我省種子、化肥、農藥等生產資料入戶率略低于常年。另據省氣象臺預測,全省春季氣溫略高,冷暖波動較大;降水略少,時空分布不均。以上因素將對今年的春耕生產造成一定影響。各級農技推廣部門要在抓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同時,積極開展備春耕生產宣傳,克服一切不利因素,督促農民盡早確定種植意向,做好春耕物資準備,強化良種良法配套,農機農藝結合,實現全省糧食綠色增產、農民增收增效?,F結合我省目前農技推廣工作實際,提出以下指導意見。
一、關注天氣變化,積極應對不良氣候侵襲
根據吉林省氣象局預測,預計今年春季(3-5月)全省總的氣候趨勢是:氣溫略高,冷暖波動較大;降水略少,時空分布不均。期間全省平均氣溫為7~8℃,比常年略高,比去年略低,氣溫起伏變化明顯,有階段性低溫時段。預計春季全省平均降水量為80~100毫米,比常年略少,與去年接近。3月全省平均降水量為10~15毫米,比常年略少。4-5月全省平均降水量為70~85毫米,比常年略少,中西部將有明顯少雨時段,可能出現階段性干旱。
針對春季氣象條件,積極采取應對措施:一是提早開展備耕生產工作。今年春季回暖早,建議根據天氣情況,適當提早開展大田整地和秸稈無害化處理等備耕生產工作。二是要做好防御春旱準備。預計4-5月中西部將出現明顯少雨時段,加之春季回暖快、大風天氣等因素可能造成土壤迅速失墑,中西部地區發生階段性春旱的可能性較大,建議各地區根據實際情況采取坐水種等防春旱措施。
二、加強宣傳培訓,積極開展春耕農技指導服務
統籌協調省市縣三級農技推廣體系的培訓,采取線上與線下結合、室內與田間結合、綜合與單項結合、科研與推廣結合等多種形式,貫徹落實中央一號文件精神,宣傳國家惠農政策,堅持“穩政策、穩面積、穩產量”,為農民提供指導服務,科學引導農戶確定種植意向。在玉米、水稻主產區要穩定種植面積,西部和東部山區做好雜糧、特色經濟作物合理布局,因地制宜擴大優質大豆、花生種植面積。組織本地農技推廣人員,參照省農業農村廳編寫的《吉林省2022年農業主導品種和主推技術》手冊和吉農技總站字〔2022〕8號“關于發布2022年全省主要糧食作物增產增效及保產增效技術的通知”,指導農民選擇適于本地的主推品種和主推技術。利用互聯網、新媒體等平臺,開展專家大課堂、農技直通車等農技服務;錄制新技術、新模式視頻,制作技術培訓課件在電視欄目中按時播出;建立農技人員、新型經營主體和種植大戶微信群,開展農業知識講座和技術咨詢服務;充分利用12316/12582服務平臺實施遠程技術指導,解答農民春耕生產技術難題;印發宣傳、技術資料,統一發送到村、到戶。
三、響應國家號召,積極開展“大豆、花生提產能農技行動”
貫徹落實《農業農村部關于做好2022年大豆油料擴種工作的指導意見》(農農發〔2022〕2號)要求,結合我省“大豆、雜糧雜豆產業重大技術協同推廣項目”,積極開展“大豆、花生油料作物提產能農技行動”。聚焦大豆、花生兩大作物,聯動省市縣三級農技推廣體系,協同栽培、種子、肥水、植保四個專業,聯合推廣、科研、教學、企業等多部門力量,著力開展生產指導、技術培訓、模式集成、技術攻關、政策宣貫等五項工作,為確保“十四五”大豆油料生產發展目標全面落實,顯著提升大豆油料產能提供有力技術支撐。在消除除草劑影響的前提下,確定大豆、花生等油料作物擴種目標,重點開展大壟密植、淺埋滴灌水肥一體化、保水劑、大豆(花生)玉米間作(輪作)等技術,穩步提升大豆、花生油料作物產能。
四、提高播種質量,確保一次拿全苗
在選擇品種上,建議參照省農業農村廳發布的《吉林省2022年農業主導品種和主推技術》手冊,根據當地生態條件和產業發展需要精選良種。嚴格做好播前準備工作,杜絕白籽下地。
實施保護性耕作地塊,適時清理播種帶秸稈,提高地溫。常規春整地要以保住土壤墑情為原則,待土壤化凍后,及時進行旋耕滅茬,結合底肥深施起壟鎮壓,以利蓄水保墑, 待到地溫回升適時播種。低洼易澇地塊若出現農田積水,應排水散墑后整地。中、西部易旱區,要因地制宜,科學灌溉,提高抗旱能力。東部山區和丘陵地區,可采用局部深耕的方法,集中施肥、蓄水保墑,達到抗旱保苗、根系深扎、防風抗倒的效果。注意防范因“桃花水”造成的春澇。
凡是墑情適宜,地溫穩定通過10℃達到播種條件的地區,一定要適時早播、搶播,把作物種在最佳播種期內。中、西部干旱地區,可采用適時搶墑和坐水填墑等播種技術,也可使用“抗旱保水劑”與底肥混拌下地,抵御階段性干旱。依據品種特性、栽培模式、土壤肥力等因素合理密植,一般玉米保苗株數5.5~6.5萬株/公頃,大豆保苗株數為20~25萬株/公頃。
五、減量控肥,增加施用有機肥
通過測土配方施肥,調節作物需肥與土壤供肥之間的矛盾,有針對性地補充作物所需營養元素,實現養分平衡供應。結合整地,增加施用有機肥,改善土壤團粒結構,提高蓄水保墑能力,提高肥料利用率和減少化肥使用量。玉米田要分底肥、種肥、追肥,分層、分次施用,不提倡“一炮轟”。大豆田提倡一次性深施底肥,做到種、肥隔離。
六、適時育苗,科學培育壯秧
培育壯秧是水稻高產的基礎。水稻育苗建議通過早扣棚以有效提高地溫,適時做好水稻選種、消毒、催芽等播前準備工作。根據當地氣候條件,在連續5天的平均氣溫高于5℃時及時播種。根據培育壯秧要求,嚴格控制播種量。缽盤育苗每孔最佳播種量3~4粒。平盤育苗,每盤不能超過120克,隔離層育苗每平方米不能超過350克。加強苗期管理,及時通風煉苗,合理控制溫、濕度,同時配合藥劑防治措施,預防病蟲草害的發生。關注天氣變化,預防“倒春寒”。
七、科學防除雜草,安全精準用藥
旱田化學除草應選擇安全、高效、低風險除草劑配方,適時適量用藥。土壤墑情比較好的地塊,可進行苗前土壤封閉除草,要嚴格按照農藥標準劑量使用,同時要特別注意冷涼地、低洼地的用藥量。中西部易旱區,提倡苗后莖葉除草,要嚴格注意用藥時期。有條件的地方可采取機械、人工和化學除草相結合的方法或方式,降低農藥使用量。
八、加強監測預警,綜合防控病蟲害
預計2022年全省農作物主要病蟲鼠害總體呈中等發生態勢,預計發生面積為8700萬畝次左右。其中,玉米螟在東部地區局部有偏重發生可能,地下害蟲在中部地區局部可能偏重發生,稻瘟病在中東部局部可能偏重發生,玉米大斑病在中西部局部有偏重發生可能,農田鼠害在山區、半山區及農牧交錯區偏重發生。草地貪夜蛾遷入為害風險較大。要堅持“預防為主,綜合防治”原則,優先采用農業防治、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科學合理進行化學防治,推動綠色防控與統防統治融合發展。
為貫徹落實中央一號文件、省委農村工作會議精神和農業農村部關于擴種大豆等油料作物工作部署,加速推進吉林省農業現代化建設,加強對全省春耕生產技術指導,省農業技術推廣總站根據去冬今春全省的氣候條件和生產形勢,有針對性地研究制定了2022年吉林省備春耕生產技術指導意見,請結合實際參照落實。
附件:2022年吉林省備春耕生產技術指導意見
吉林省農業技術推廣總站
2022年3月10日
附件:
2022年吉林省備春耕生產技術指導意見
春回大地,春分將至,新冠疫情有所抬頭,春耕生產即將進入關鍵時期。從農情調度情況看,受生產資料漲價影響,我省種子、化肥、農藥等生產資料入戶率略低于常年。另據省氣象臺預測,全省春季氣溫略高,冷暖波動較大;降水略少,時空分布不均。以上因素將對今年的春耕生產造成一定影響。各級農技推廣部門要在抓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同時,積極開展備春耕生產宣傳,克服一切不利因素,督促農民盡早確定種植意向,做好春耕物資準備,強化良種良法配套,農機農藝結合,實現全省糧食綠色增產、農民增收增效?,F結合我省目前農技推廣工作實際,提出以下指導意見。
一、關注天氣變化,積極應對不良氣候侵襲
根據吉林省氣象局預測,預計今年春季(3-5月)全省總的氣候趨勢是:氣溫略高,冷暖波動較大;降水略少,時空分布不均。期間全省平均氣溫為7~8℃,比常年略高,比去年略低,氣溫起伏變化明顯,有階段性低溫時段。預計春季全省平均降水量為80~100毫米,比常年略少,與去年接近。3月全省平均降水量為10~15毫米,比常年略少。4-5月全省平均降水量為70~85毫米,比常年略少,中西部將有明顯少雨時段,可能出現階段性干旱。
針對春季氣象條件,積極采取應對措施:一是提早開展備耕生產工作。今年春季回暖早,建議根據天氣情況,適當提早開展大田整地和秸稈無害化處理等備耕生產工作。二是要做好防御春旱準備。預計4-5月中西部將出現明顯少雨時段,加之春季回暖快、大風天氣等因素可能造成土壤迅速失墑,中西部地區發生階段性春旱的可能性較大,建議各地區根據實際情況采取坐水種等防春旱措施。
二、加強宣傳培訓,積極開展春耕農技指導服務
統籌協調省市縣三級農技推廣體系的培訓,采取線上與線下結合、室內與田間結合、綜合與單項結合、科研與推廣結合等多種形式,貫徹落實中央一號文件精神,宣傳國家惠農政策,堅持“穩政策、穩面積、穩產量”,為農民提供指導服務,科學引導農戶確定種植意向。在玉米、水稻主產區要穩定種植面積,西部和東部山區做好雜糧、特色經濟作物合理布局,因地制宜擴大優質大豆、花生種植面積。組織本地農技推廣人員,參照省農業農村廳編寫的《吉林省2022年農業主導品種和主推技術》手冊和吉農技總站字〔2022〕8號“關于發布2022年全省主要糧食作物增產增效及保產增效技術的通知”,指導農民選擇適于本地的主推品種和主推技術。利用互聯網、新媒體等平臺,開展專家大課堂、農技直通車等農技服務;錄制新技術、新模式視頻,制作技術培訓課件在電視欄目中按時播出;建立農技人員、新型經營主體和種植大戶微信群,開展農業知識講座和技術咨詢服務;充分利用12316/12582服務平臺實施遠程技術指導,解答農民春耕生產技術難題;印發宣傳、技術資料,統一發送到村、到戶。
三、響應國家號召,積極開展“大豆、花生提產能農技行動”
貫徹落實《農業農村部關于做好2022年大豆油料擴種工作的指導意見》(農農發〔2022〕2號)要求,結合我省“大豆、雜糧雜豆產業重大技術協同推廣項目”,積極開展“大豆、花生油料作物提產能農技行動”。聚焦大豆、花生兩大作物,聯動省市縣三級農技推廣體系,協同栽培、種子、肥水、植保四個專業,聯合推廣、科研、教學、企業等多部門力量,著力開展生產指導、技術培訓、模式集成、技術攻關、政策宣貫等五項工作,為確保“十四五”大豆油料生產發展目標全面落實,顯著提升大豆油料產能提供有力技術支撐。在消除除草劑影響的前提下,確定大豆、花生等油料作物擴種目標,重點開展大壟密植、淺埋滴灌水肥一體化、保水劑、大豆(花生)玉米間作(輪作)等技術,穩步提升大豆、花生油料作物產能。
四、提高播種質量,確保一次拿全苗
在選擇品種上,建議參照省農業農村廳發布的《吉林省2022年農業主導品種和主推技術》手冊,根據當地生態條件和產業發展需要精選良種。嚴格做好播前準備工作,杜絕白籽下地。
實施保護性耕作地塊,適時清理播種帶秸稈,提高地溫。常規春整地要以保住土壤墑情為原則,待土壤化凍后,及時進行旋耕滅茬,結合底肥深施起壟鎮壓,以利蓄水保墑, 待到地溫回升適時播種。低洼易澇地塊若出現農田積水,應排水散墑后整地。中、西部易旱區,要因地制宜,科學灌溉,提高抗旱能力。東部山區和丘陵地區,可采用局部深耕的方法,集中施肥、蓄水保墑,達到抗旱保苗、根系深扎、防風抗倒的效果。注意防范因“桃花水”造成的春澇。
凡是墑情適宜,地溫穩定通過10℃達到播種條件的地區,一定要適時早播、搶播,把作物種在最佳播種期內。中、西部干旱地區,可采用適時搶墑和坐水填墑等播種技術,也可使用“抗旱保水劑”與底肥混拌下地,抵御階段性干旱。依據品種特性、栽培模式、土壤肥力等因素合理密植,一般玉米保苗株數5.5~6.5萬株/公頃,大豆保苗株數為20~25萬株/公頃。
五、減量控肥,增加施用有機肥
通過測土配方施肥,調節作物需肥與土壤供肥之間的矛盾,有針對性地補充作物所需營養元素,實現養分平衡供應。結合整地,增加施用有機肥,改善土壤團粒結構,提高蓄水保墑能力,提高肥料利用率和減少化肥使用量。玉米田要分底肥、種肥、追肥,分層、分次施用,不提倡“一炮轟”。大豆田提倡一次性深施底肥,做到種、肥隔離。
六、適時育苗,科學培育壯秧
培育壯秧是水稻高產的基礎。水稻育苗建議通過早扣棚以有效提高地溫,適時做好水稻選種、消毒、催芽等播前準備工作。根據當地氣候條件,在連續5天的平均氣溫高于5℃時及時播種。根據培育壯秧要求,嚴格控制播種量。缽盤育苗每孔最佳播種量3~4粒。平盤育苗,每盤不能超過120克,隔離層育苗每平方米不能超過350克。加強苗期管理,及時通風煉苗,合理控制溫、濕度,同時配合藥劑防治措施,預防病蟲草害的發生。關注天氣變化,預防“倒春寒”。
七、科學防除雜草,安全精準用藥
旱田化學除草應選擇安全、高效、低風險除草劑配方,適時適量用藥。土壤墑情比較好的地塊,可進行苗前土壤封閉除草,要嚴格按照農藥標準劑量使用,同時要特別注意冷涼地、低洼地的用藥量。中西部易旱區,提倡苗后莖葉除草,要嚴格注意用藥時期。有條件的地方可采取機械、人工和化學除草相結合的方法或方式,降低農藥使用量。
八、加強監測預警,綜合防控病蟲害
預計2022年全省農作物主要病蟲鼠害總體呈中等發生態勢,預計發生面積為8700萬畝次左右。其中,玉米螟在東部地區局部有偏重發生可能,地下害蟲在中部地區局部可能偏重發生,稻瘟病在中東部局部可能偏重發生,玉米大斑病在中西部局部有偏重發生可能,農田鼠害在山區、半山區及農牧交錯區偏重發生。草地貪夜蛾遷入為害風險較大。要堅持“預防為主,綜合防治”原則,優先采用農業防治、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科學合理進行化學防治,推動綠色防控與統防統治融合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