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各市(州),縣(市、區)農業技術推廣站(中心、總站):
去年冬季至今年5月中旬,我省各地降水普遍偏少,特別是進入春播階段,全省平均降水量較常年少72%,致使中、西部地區土壤缺墑或嚴重缺墑,出現階段性、區域性干旱。5月下旬全省普降透雨,旱情全部解除,全省主要農作物長勢未受影響,整體與常年持平。截止6月底,我省玉米正處于拔節期,中西部出苗較早地塊已經達到12葉1心期,平均株高130cm,大部分地塊處于9葉1心至11葉1心期,平均株高105cm;中西部前期受干旱影響播種較晚地塊及東部山區處于8葉1心至9葉1心期,平均株高80cm。全省玉米平均長勢與常年基本持平,好于去年同期,中部地區表現更為明顯。全省水稻正處于分蘗期,由于前期溫度較常年略低,部分地區分蘗數少于常年,分蘗進度略遲。為加強全省主要農作物中期田間管理工作,確保糧食持續穩產、增產,農民持續增收,現提出吉林省主要農作物中期生產管理指導意見:
一、因地制宜,加強田間管理
(一)玉米。一是早鏟早趟,促進發育。對部分地勢較低、土質較粘重、生長較遲緩的地塊應及時進行中耕淺趟,提高土壤通透性,促進玉米根系發育和植株生長;對犁底層較厚、耕層較淺的地塊要進行深松,改善耕層物理環境,促進根系發育,提高抗倒伏能力。二是適時追肥,促進生長。玉米封壟前進行追肥,追肥要實行壟側深施肥,施肥深度在8-10厘米,并及時覆土,并可根據測土結果補施適量的鉀肥和微肥等。對整齊度較差的地塊,應進行針對性人工補肥,并可噴施蕓苔素內脂等植物生長調節劑,促進植株生長。為避免脫肥,可在大喇叭口期至花粒期根據植株具體長勢再酌情補施適量氮肥。三是清渠疏浚,抗澇防倒。要密切關注天氣變化,對地勢較低、田間易積水的地塊,要提前進行挖溝排水,并及時對排水溝渠進行清理、疏通,防止內澇,降低倒伏發生的可能。
(二)大豆。一是加強管理,及時中耕。在大豆初花期要及時中耕,中耕深度10厘米,培土不超過第一復葉節。二是適時追肥,合理促控。在大豆生育中期,如苗勢較弱或發現脫肥時,可追尿素和磷酸二氫鉀,如發現有徒長倒伏趨勢的,可用2,3,5-三碘苯甲酸與酒精混合液,進行葉面噴灑,以壯稈矮化植株,防止倒伏。三是適時灌溉。在大豆初花期,土壤含水量低于65%時,應及時進行澆灌,澆灌方式以噴灌為宜。
(三)水稻。一是合理施肥。早施分蘗肥,在分蘗始期追施氮肥,時間不宜過晚,量不宜過大,否則,易引起徒長倒伏;晚施孕穗肥,孕穗肥宜在拔節后孕穗期施用,一般在7月20日前后進行。在追施氮肥同時可以適量追施鉀肥。二是科學灌水。對降水量大而排水不暢的稻田要加強排水設施建設,防止因雨水過多形成深水稻田。分蘗期淺水勤灌,保持稻田淺水層,促進分蘗早生快發,分蘗后期,適當曬田,控制無效分蘗;孕穗期適當加深水層調節田間小氣候,特別是井灌稻,可緩解水溫劇烈變化對孕穗的影響。
二、加強監測,綜合防控病蟲
去年冬季溫度持續偏高,蟲卵易于越冬,田間蟲卵越冬基數較高、死亡率較低,田間菌源數量較大。加之預測夏季多雨,有利于病蟲害發生。據預測,2019年全省農作物主要病蟲鼠害總體呈中等發生態勢,為有效防范病蟲危害,可采取的主要措施有:一是加強病蟲害監測預報,充分發揮農作物重大病蟲害監測與預報區域站作用,科學、準確預報病蟲害發生情況。二是加強統防統治措施落實。以農作物病蟲害飛防作業試點等項目為依托,著力發揮飛機、無人機、高桿噴霧機等高效植保機械高效、節藥作用,大力推進病蟲害統防統治。三是大力推廣綠色防控措施。鼓勵農戶應用殺蟲燈、誘蟲板等物理防治手段和釋放寄主天敵等生物防治措施。四是科學合理利用殺蟲殺菌劑等化學防治措施。
(一)玉米
重點防控草地貪夜蛾、草地螟、黏蟲等,對達到防治指標的田塊應及時防治。積極做好中后期玉米螟、大斑病等病蟲防控。
(1)草地貪夜蛾。密切調查、監控,如發現草地貪夜蛾,或疑似草地貪夜蛾蟲情第一時間與省級植保部門聯系,確認、判定蟲情,及時防控。當玉米田大喇叭口期被害株率大于30%,穗期被害率大于10%時,及時用農業農村部推薦的防治藥劑進行防治。
(2)玉米螟。生物防治:要在玉米螟產卵初期至卵盛期,每畝地設置1~3個釋放點,統一組織農民釋放赤眼蜂2~3次;或在大喇叭口期用蘇云金桿菌可濕性粉劑加細沙灌心?;瘜W防治:可在卵孵高峰期、玉米喇叭口期用溴氰菊酯乳油拌細砂撒施入玉米喇叭口中,或用氯蟲苯甲酰胺懸浮劑進行噴霧防治。
(3)玉米粘蟲。目前全省多地發現玉米粘蟲為害,各地要加強監測防治力度,將危害降到最低。一是防治粘蟲注意抓住幼蟲3齡暴食危害前的關鍵時期,集中連片應急防治,控制暴發、遏制危害。二是通過及時防除田邊雜草,消滅蟲源孳生地。三是幼蟲早期可采用噴施生物農藥蘇云金桿菌(Bt)等綠色防控措施防治;蟲源密度高、蟲齡大時,可選用氯蟲苯甲酰胺、高效氯氟氰菊酯、溴氰菊酯等化學農藥按說明書要求進行防治。四是嚴重發生區域,在未受害或田內幼蟲量少的地塊和某些幼蟲齡期較大蟲量集中危害的地塊,實行挖溝、打藥帶、立膜阻隔的方法,防止幼蟲遷移擴散危害。
(二)大豆
(1)大豆蚜蟲。根據我省病蟲害監測點田間調查,目前田間蚜量比較低,但隨著溫度升高,7月上旬田間蚜量會不斷增加,望各地按時開展田間調查,掌握田間蚜蟲發生動態,當卷葉率達到2%時,指導農民及時開展防治。
(2)大豆食心蟲??刹捎娩迩杈挣ト橛偷绕渌挣ヮ悮⑾x劑進行噴霧防治。
(三)水稻
積極推進生物防治病蟲草害技術的應用。目前重點防治水稻二化螟;7月中下旬重點防治稻瘟病、紋枯病、稻曲病等病害及二代粘蟲等暴食、突發性害蟲。
三、科學應對自然災害,做好防災自救準備工作
(一)抗伏旱。針對可能出現的伏旱天氣,可采取如下抗旱措施。一是在抽雄前灌水,防止掐脖旱。二是噴施葉面抗旱保水劑,也可用尿素、磷酸二氫鉀溶液等連續進行多次噴霧,為葉片提供必需的水分及養分。
(二)抗臺風及洪澇。針對可能出現的臺風及洪澇天氣,可采取如下補救措施。一是對旱田受災較輕的地塊,要及時采取機械或人工辦法清溝除漬,積水嚴重的地塊要組織強排;對水田要排水曬田,提高地溫,確保正常生長。二是對受災較重的地塊,要噴施葉面肥,增強作物的抗逆性,確保農作物正常生長發育。
吉林省農業技術推廣總站
2019年7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