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前,我省玉米已經處于乳熟期-蠟熟期階段,水稻已基本全部進入成熟期,大豆大部分地區已由鼓粒期進入成熟期,此階段是農作物產量形成的關鍵時期。為促進我省農作物安全成熟,全力奪取秋糧豐收,現提出促進我省農作物安全成熟的技術指導意見,請各地參照執行。
一、因地制宜,加強田間管理
針對近期降水所導致內澇的低洼地區或地塊,要通過機械排水和挖溝排水等措施,及時排除田間積水和耕層滯水,增強土壤通透性。玉米可采取隔行去雄、除掉空稈植株、站稈扒皮晾曬等辦法促進早熟。對于貪青晚熟作物,采取施肥促早熟措施,普遍噴施磷酸二氫鉀等葉面肥,有效補充養分,增強植株抗逆、抗寒能力,促進安全成熟。對倒伏玉米,根據實際情況判斷是否需要扶正;莖稈折斷嚴重的地塊,應盡快將折斷植株從田間清除,以免腐爛后影響正常植株生長。水稻應做好曬田工作,以此提高地溫。對于受淹稻田應盡快排除田間積水,防止長時間積水導致莖葉腐化和爛根,減輕漬澇對水稻生長的影響。對已倒伏水稻,基部倒伏的不能扶,可用木棍將貼地穗部葉片隔開地面防止穗部腐爛;穗部和葉片沒有貼地的無需采取措施。
二、關注天氣,做好早霜預防工作
及時掌握氣溫變化并做好霜凍實時監測,適時發布早霜預警信息,提早做好物資和技術準備。早霜來臨前,要開展人工熏煙防霜,降低早霜不利影響,以此延長作物后熟生長時間,提高產量和品質。方法是可在田間上風口,放置秸稈、樹葉、雜草等在深夜降溫時點燃,慢慢熏燒,使地面籠罩一層煙霧,提高近地面溫度1—2℃,改變局部環境,降低霜凍危害。
三、保障成熟,提倡適時收獲
玉米要因地制宜適時晚收,以此提高玉米品質及產量,一般待果穗苞葉枯黃松散,籽粒干硬,基部出現黑色層,乳線消失后采用機械收獲。水稻生育后期氣溫低,衰老慢,可適當推遲收獲,促進養分向籽粒運輸,增加粒重,提高產量,一般當稻谷植株大部分葉片由綠變黃,稻穗失去綠色,穗中部變成黃色,稻粒飽滿,籽粒堅硬并變成黃色是水稻收獲最佳時期。大豆要適時收獲,水分含量偏高時收獲會增加干燥存儲成本,而水分過低時裂莢率會增加,一般當大豆葉片脫落90%,植株變成黃褐色,莖和莢變成黃色,用手搖動植株可聽到嘩嘩聲時即可收獲,收獲后要及時脫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