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據省氣象局最新分析預測,減弱后的“利奇馬”臺風低壓倒槽將與西風槽結合,于13日午后開始給我省帶來明顯降水。預計13日午后到15 日早晨,四平中西部、松原東部、長春西部有暴雨或大暴雨,降雨量80-140毫米,個別地方可達150-220毫米。預計15-16日,雨帶東移,我省中東部還將有明顯降雨,其中白山、長白山保護區、延邊大部有大到暴雨,部分地方有大暴雨。13-15日我省中西部的降雨強度大、雨勢急、梯度大、持續時間長,與前期兩次降雨過程高度重合,土壤處于飽和常態,再遇強降雨極易引發洪澇災害。請各地根據實際情況做好有關自然災害防范工作。
一、加強領導,高度重視
各級農技推廣部門要成立專家技術指導組,提前預警,密切關注天氣變化,及早提出應對措施,并做好技術指導工作。
二、加強應急物資儲備
及早做好對農業物資儲備的盤點工作,根據當地實際需要及時補充農業應急物資,確保一旦發生災害,滿足生產自救的需要。
三、加強大田農作物的防災減災工作
一是及時做好防澇。降雨量大的區域,要盡快組織人力,做好受災地塊排查,對地勢較低、田間積水的玉米、大豆地塊,進行挖溝排水,并對排水溝渠進行清理、疏浚,防止因田間積水、土壤通氣不良造成的根腐、莖基腐病發生,避免還原態鐵等有害物質對根系的毒害,并降低倒伏發生的可能。
二是分類應對倒伏。對于倒伏較輕(莖與地面夾角大于45°)的玉米,一般不用采取扶直措施,讓其隨著生長自然直立起來;對已經倒伏的玉米田,且平鋪于地上的玉米,應在努力排掉積水前提下動用人力,在48小時內扶起。扶起時要避免用力過大造成玉米基部和根部受損,將相臨兩壟的3-4株用捆綁在一起,捆綁松緊度要適宜。扶起后要在根部踩實,使土壤緊實,防止透氣損傷根部。倒伏超過48小時則不宜強行扶起,應采用“人工支架”措施將玉米托離地面,防止籽粒霉變。針對水稻倒伏問題,只要倒伏沒有達到稻葉或穗貼地的水稻田對產量影響不大不用處理。倒伏后葉或穗貼地但莖干沒有折的水稻田,首先進行排水處理,以免稻谷出芽或腐爛。排水后地面干前適當扶一扶,必須讓葉或穗離開地面。
三是對受災后影響生長進程的地塊,可噴施磷酸二氫鉀溶液、蕓苔素內酯等葉面肥,促進植株恢復正常生長。
四是加強病蟲害監測,提早防治。由于田間濕度大,往往會出現病蟲害發生及蔓延,玉米應加強對莖腐病、大斑病及玉米粘蟲、紅蜘蛛等病蟲害監測;大豆應重點注意根腐病、霜霉病、菌核病、大豆蚜蟲及食心蟲等病蟲害監測,達到防控標準,立即采取措施實施防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