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年吉林省基層農技人員素質能力提升培訓班
學習心得
(雙遼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 謝聯)
非常感謝省農業技術推廣總站為了提高全省基層農技人員素質和能力而開展的南京農業大學第二期培訓班。我能成為其中的一員而更感到驕傲。這次培訓班從11月25日開始至12月1結束,學習了農業供給側改革、農村電商與布局、大田作物種植產業鏈運作、農產品營銷與品牌建設、溝通能力提升與形象建設,以及參觀學習了南京農業大學八卦洲百合推廣示范基地、江寧農業及特色小鎮黃龍峴;感觸頗深,收獲極大,具體總結有如下幾個方面:
一、這是一次高水平高層次的授課
給我們授課的老師都是南京農業大學的教授,每位教授所講授的知識從理論、再到實踐案例都比較系統深入淺出的給我們全體學員認真講解,都有個人的獨到建樹。雖然每節課時間較短暫一上午或者是一下午,老師說要講的是有限的,但讓我們學員思想上有了更新,所掌握的知識層面上有所替換。比如:林樂芬教授給我們講解的農業供給側結構改革一課,讓我有了更新的認識;以前我在當地聽講過不止一次,我所學到的是從原始農業到目前農業生產形式再到現代農業這個發展的趨勢提出的供給側改革,而林教授從經濟學的角度、從國家不同發展階段的國情以及不同階段的社會主要矛盾,以及不同階段黨中央做出的戰略部署,進行講解的農業供給側改革,是我對這農業供給側改革這一戰略措施對的提出有了較全面的認識。
二、這些課程的安排正是我業務知識的短板,是進一步創新工作的瓶頸
應當說省農業技術推廣總站很了解我們每位科技人員的“口味”,給我們點好了這道讓我們耳目一新的“知識套餐”。說句實話,這些年開展工作基本上是靠在校學習的老本,更何況當初沒有那么認真地去學;隨著時間的延伸,以前學的除去忘掉的、陳舊的,剩下的已經不多了,而這剩下的也是急需更新的;隨著社會的發展,農業發展格局不斷在變化,發展速度逐步加快,逐步向現代化農業邁進;這就需要我們,在掌握原有知識基礎上,不斷更新,擴大知識信息總容量;不更新、不去學,必然落伍,靠老本去指導農業生產必然落后,更談不上去創新開展工作;在今后指導農業生產工作中,我們不能只具備專業知識指導能力,更應該具備專業及政策理論水平,二者應當緊密相連,相互促進,才能達到創新開展工作的目標,才能體現出基層農技推廣人員的地位與作用。
三、走出去,才知道不足,知難而后進
吉林與南方比存在著很大的差距,突出表現在經濟發展落后;當然這種差距的存在,與南方特殊的優越的地理位置有關,但是思想認識上的差距,認識上的不足,敢于創新敢于拼搏的思想動力不夠,也應該是其中的的一個重要原因。課堂上,老師講到,當地一個村就有10余家上市公司,融資數億,對當地經濟的發展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應當說這是敢于創新勇于拼搏這種思想動力發揮作用的具體體現。參觀學習南京農業大學八卦洲百合推廣示范基地,被眼前靚麗的景色,發展規模所感動;參觀江寧農業,讓人感到溫馨,品味人與自然的和諧之美,體會一二三產業融合所產生的效果;參觀特色小鎮黃龍峴,感受到農家的風土人情,體會到了歸屬感。當前,黨中央提出了鄉村振興發展戰略,開展美麗鄉村建設,這些美好規劃藍圖的實施,離不開我們每一位科技人員的積極參與,我們要有所作為,就要從這次學習中深刻領會,重新武裝自己的頭腦,更新觀念,知難而后進。
四、農業科技人員的發展壯大需要這種精神的傳承
應當說,這次培訓加之以前若干次基層農業戰線科技人員培訓,使我們不同地區、不同年齡階段、不同專業、不同技術水平的科技人員能夠走到一起,互相學習,互相溝通,增加了友誼,增加了互通有無的合作精神,這種精神使我們緊密地聯系在一起,形成了敢于拼搏勇于創新戰無不勝的團隊。這種團隊建設離不開我們科技人員的上級領導部門省農委及省農業技術推廣總站的精心培育,離不開省農委及省農業技術推廣總站各位領導對我們每位科技人員的支持與鼓勵,更離不對我們的嚴格要求;記得,在很多次培訓中,省農委于成龍老師及省農業技術推廣總站領導,都在百忙之中,不辭辛苦來到培訓現場,開展座談,心與心零距離溝通,對培訓的目的及意義進一步講解;這就是一種精神,它的傳承,使我們基層農業科技人員心不散,干勁不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