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吉林省農民田間學校師資培訓有感
(吉林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 鮑正禾)
2016年11月6日下午頂著凜冽的寒風急匆匆踏上西去的列車趕往省城長春市,前去參加由吉林省農業技術推廣總站組織的吉林省2016年度基層農技推廣系統田間學校師資培訓班(第一期),報到后就餐,然后休息,一夜無話。
第二天早餐后于8點鐘準時進入會場,進入會場有一種新奇的感覺,往次培訓聽課席的桌椅都是并排擺放,而這次卻是擺放的圓桌,每個桌坐5-6人,由于這期培訓參加的人數較多,因此會議室內稍顯擁擠,看這架勢一定是有分組討論的情節。與會人員抓鬮入座,組內人員均來自不同的地區、縣鄉,坐定后會議主持人(省農技推廣總站體系科盧紅科長)向我們介紹了本次培訓班的主講老師——全國農業技術服務中心體系處的陳守倫處長,陳處長具有多年從事農技推廣體系建設管理和培訓的工作經驗,相信這次培訓一定收獲不小。
培訓開始了,我拿出筆和筆記本,準備認認真真地做好筆記,畢竟有這樣一次培訓機會很難得,多記點干貨回去再慢慢消化理解,再在日常的工作中加以運用??扇f萬沒有想到的是主訓官卻要求每個人到前面進行自我介紹,然后組織大家做團隊游戲,這可是我在吉林省農業系統工作幾十年第一次在培訓會上做這種事情,震驚!新奇!游戲很簡單卻很有寓意。陳老師拿出一張一開的白紙鋪在地上,然后問大家這張紙上能站幾個人,大家一開始滿臉茫然,有的說2個,有的說3個,更有大膽一點的說4個,陳老師讓大家親自上去試試,結果的確能站4個,爾后陳老師將這張紙折起來一半又問能站幾個人,大家震驚了!這么小能站幾個呀?結果各組上去一試,廢了九牛二虎之力居然也站上了4個人,之后陳老師又問還能加幾個?這下大家更是茫然了,怎么可能呀?最后我們鼓起勇氣、想盡辦法、拿出洪荒之力,終于站上了6個人,簡直難以想象只能容納4只腳的紙片上居然站上了6個人,據陳老師介紹在湖南他們竟站上過8個人(也許是東北人人高馬大吧),簡直是匪夷所思!通過這個小游戲說明,很多事情憑想象無法完成的事情,只要努力、想辦法去做就有可能做到。做完游戲后陳老師用了近兩個小時的時間講了在成人學習中認知的重要性,并一再強調田間學校的學員一定要有積極的態度。憑心而論起初并未理解辦農民田間學校給農民講課與這有什么重要關聯?以往我們辦班都是把農民集中起來給農民講一些實用的技術知識,很多農民聽起來也挺認真的呀,我們辦農民田間學校為什么還要反復強調態度問題呢?帶著疑問繼續聽下去,接下來陳老師給我們留了第一個作業:下午去田間(蔬菜大棚)參觀,要求我們自己去尋找問題,至于找什么樣的問題并沒有限定,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吧。
下午我們乘車來到了長春市寬城區農業科技示范園,下車后急忙鉆進了蔬菜大棚和溫室,瞪圓了眼睛仔細觀察,每個人都從各自的視角去發現問題,拍照、取樣作為證據,憑心而論他們的葉菜類蔬菜種的挺好的,但不管怎樣為了挖到問題我們只能雞蛋里挑骨頭了,經過一番忙碌,大家“成果”頗豐,拍了很多照片、取了好多病株病果樣本打道回府,回到教室后每個組都認真地清理戰利品,將所搜刮來的問題羅列出來,并進行歸類。然后每個組將自己的戰利品與大家進行分享。接下來老師留了第二道作業,要求每個組明天針對所收集的問題真刀真槍地上臺與農民(由其它小組人員假扮)進行一次實地演練(培訓),任務布置完了之后老師要求大家最好加班連夜準備,可對于來自基層摸爬滾打了十幾年甚至幾十年的“大老推”來講,講課不是小case嗎?這點小事難得了誰呀?結果多數人都不贊成加班做作業。盡管自信滿滿但也不能不打無準備之戰,我們小組對演講的基本方式也做了一定的謀劃,并對每個組員做了明確分工,晚飯后各自進行了相應的準備,說實話這一宿真的沒睡好,滿腦子都是怎么演講,怎么進行互動,怎么避免冷場、怎么規避難以回答的問題等等,在腦子左一遍右一遍的過電影,真是一個不眠之夜??!
第二天真正的演練開始了,一組一組的上去,結果各種各樣的問題出現了,盡管這些在農技推廣戰線上征戰了多年的老手,在面臨著由推廣老手組成的假設農民群體情況下,互動遇到冷場、提出的問題漫無邊際、刁鉆、有意岔開正題等等等等,將事先設計好的話題引入歧途,最終以未能達到預期結果而敗下陣來。在吸取前幾組經驗教訓的情況下,我們小組及時做了相應的調整和準備,為了避免互動環節遭遇冷場,我找服務員要來了一些圓珠筆作為小禮物,通過回答有獎的辦法解決可能出現的尷尬的局面,在演講的過程中極力進行互動,并注意將話題牢牢地控制在能夠掌控的范圍之內,盡管臨場發揮不盡人意,但總算將平時的工作狀態展現了出來。
進入點評環節,由于點評團都是由我們同一戰壕的戰友組成,所給出的評價都比較含蓄、溫和,本以為基本可以過關,但是擁有一票否決權的陳大教官卻給了我們重重的一擊,表示對我們的表現非常不滿意,這簡直是油錘灌頂!蒙了!徹底地蒙了!難道我們以前慣用的培訓方式是錯的?到底錯在哪里呢?還是洗耳恭聽吧!估計老師要講干貨了,果不其然,陳老師娓娓道來,為什么在昨天一開始要讓大家以游戲開場,強調成年人的學習要從認知開始,并且要心悟,把握好從認識到認同再到行動這個過程。我國開展“農民田間學校”這種新的培訓方式,是根據成人的思維、學習的特點,吸取國外的先進經驗并結合本地的實際情況和特點所進行的,目的是要給農民搭建一個相互學習、相互交流、互相促進的平臺,我們農技推廣人員要轉變角色,變成輔導員而不是教導員,更不是“專家教授”。 然而我們以往所開展的培訓形式主要是以“教”為主,培訓的對象是被動的吸收和學習,缺少主動性和參與性,形式呆板、內容單調、針對性不夠,易造成視聽疲勞,往往不能解決每個受訓農民的實際需求。如何有效解決新形勢下農民技術培訓中所存在的問題和困惑,是目前我國農技推廣體系轉方式、求發展的重要課題。聽了陳守倫老師的一番講解終于頓開茅塞!慣性思維害死人呀!
回到家后又迫不及待地上網查閱了很多“農民田間學校”的資料,終于領悟到了省農業技術推廣總站組織開展這次農民田間學校師資培訓班學習的初衷。由全國農業技術服務中心從國外引進并在全國組織開展的“農民田間學校”培訓活動,是一種以“農民”為中心,以“田間”為課堂,以“實踐”為手段,以“能力建設”為目的,以農民、輔導員為主進行信息、技術交流和經驗分享的創新的培訓形式。它是一種自下而上參與式農業技術推廣方式,強調以農民為中心,充分發揮農民的主觀能動作用。經安徽、北京、湖南等多地實踐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受到廣大農民的一致好評。盡管通過這次培訓對這種新的培訓方式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最終我們要通過親身實踐把它在吉林市的農民田間學校的培訓活動中運用好、推廣好,使其在我市現代農業的建設中發揮應有的作用。
最后用“輔心導行、用心參與”這句口號來結束我的培訓感受,也用它來激勵自己做好本職工作。
2016年11月15日